礦山安全建設:多方面提高管理、技術水平,促進安全效益提升
時間:2021-01-14]
作者:admin
瀏覽次數:971
2021年1月,山東棲霞市一金礦發生爆炸事故,造成井下22名工人被困。事故發生以來,備受社會關注,指揮部時刻關注著工友們的生命安危,采用一切可行措施全力救援。
此次發生事故為非煤礦山,但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無論是煤礦還是非煤礦,安全一直都是礦山建設的重中之重,保障安全是生產和效益的前提。
礦山的安全建設依靠于多方面,監管是否到位,作為預防事故及救援手段的安全系統和設備是否完善,具有豐富安全經驗的人員是否在崗等,忽略任何一方面都有可能成為造成安全是事故的因素。

在管理方面,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企業自身,都應加強職責范圍內的監管工作。監管部門加強對企業的管理,礦山企業必須應用先進的安全設施和系統,定時對企業進行巡查,對于不合格企業勒令停產整改。合理正確的監管,是督促企業良性安全發展的必要手段。
對于企業自身管理而言,礦山企業應建立相應的監管制度,不同崗位責任到人,同時注重培養礦山安全方面專業人才,不斷提高自身預防和應對安全事故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加強職工的安全意識、安全規范等也是管理的基礎工作,職工一旦有了較強的安全意識,能夠合規操作,避免誤操作帶來的安全事故,同時能夠提高自保自救能力。
除了管理性工作,礦山企業要保障安全就離不開大量先進的設備和系統。一方面,利用設備和系統可以做到礦山多方面實時監測、管控,實現預測安全事故,及時發現安全隱患的目的,將安全事故扼殺。另外一方面,面對突發事件,利用設備和系統可以為救援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增大救援幾率,盡可能減少事故帶來的損失。在平時工作中,利用自動化、智能化的設備來代替人工,可以減少危險區域的作業人員,既提高了作業效率,又減少了事故影響。
智能化的設備具有自診斷功能,當設備出現故障時,及時報警并自動做出一些措施,配置監控系統,可以遠程監控井下實況及設備運行情況,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避免設備、工藝異常帶來的安全隱患。
礦山各類傳感器可以實時采集數據信息,以供數據分析,針對多監測項目變化進行預測,特別是在不可控的地質條件變化方面,作用非常大。煤礦壓力監測系統可以對礦山壓力,包括超前壓力大小及分布范圍、頂板離層、工作面及巷道抵擋版壓力等進行監測,摸清頂板運動規律和發展趨勢,為礦井沿層動態監測信息可視化智能分析與沿層控制決策支持系統提供數據和信息支持,實現頂板安全事故預警和控制為目的。
利用系統和設備還可以為突發事件的救援提供支持,礦用應急廣播通信系統可以及時通知相關人員疏散逃離,礦用人員精準定位系統可以幫助救援中心發現井下人員的位置和分布,系統和設備為減少突發事件的影響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無論是煤礦還是非煤礦,安全都是礦山企業首要考慮的問題,只有保障了安全效益,才能談生產經濟效益。安全建設不是從某一方面就能做到的,應該從管理、技術、人員等多方面協同作業,這幾個因素就像是裝水的木桶,水的多少取決于短板,只有這些方面同步加強,企業才能創造更多效益。
推薦產品
RECOMMENDED PRODUCTS